我们的人生常常在做选择,但是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。
有些女孩追求者明明很多,但偏偏会挑中最不怎样的一个。有些女孩就算只有二选一,还是会选到劈腿渣男。
号称理性思考的男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,选了奶大的抱怨人家脾气差;选了自己爱的,而不是爱自己的,天天抱怨自己是马子狗。
于是我们叹气:「唉,为什么我眼光这么不好。」
我认为眼光依交往前后分成两种层次。交往前的眼光,是看人的眼光。交往后的眼光,是包容与珍惜的眼光。
交往前—看人的眼光
你有没有算过,跟对方约会几次后在一起?
通讯软体发达的现在,在LINE 里面暧昧、睡前聊语音、一起玩游戏,好像就可以培养出甜蜜的感觉。见面约会个一两次,没意外就可以在一起了,手脚快一点搞不好第一次见面就上床。
讲究懒人包的时代,认识一个人的方式也变得简单了。但单凭这些片面的资讯,你真的够了解对方吗?不要忘记,约会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呈现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看,魔鬼藏在细节里,细节里又住着魔鬼,要认识一个人,没有多约会个几次很难称得上客观。
一个男人对妳好不好,不是看他愿不愿意带妳去吃大餐,而是在绕了半天找不到像样的餐厅可以吃的时候,他能不能怡然自得地找个路边的面摊,擦一擦汤匙筷子告诉妳:「这家还满干净的啊!巷子内美食耶,先简单吃点,我们晚点吃好料的!」
外面下着雨,屋檐底下的桌子不时会滴到雨水,这种不讲究的约会场景,偏偏妳受到他感染,挑了靠外侧的位置,笑得很开心:「你看我妆都花了!」
「咦?有吗?我看不出来啊!」几年后妳才发现那晚打动妳的不是他懂得装傻的贴心,而是真的眼残的大近视。
谁会想到在这样的相处过程中,妳发现这男生有不错的应变能力,而他也注意到妳不是公主。逆境下的约会,反而有加分的结果。
各种情境下的他都看过了,妳心中才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。
于是有很多人会问我,到底约会几次才算合格?
请记住「五次约会法则」,至少要一起出去约会过五次以后,才评估这个人值不值得在一起。
什么?一个礼拜见五次面?不错,妳真是很懂得举一反三的小坏蛋。找一个人过一辈子,稍微慢一下子,无妨。
交往后—包容的眼光
我们几个要好的大学同学毕业后,一年总要趁着圣诞节的时候聚个餐。因为只有那时候搬到美国去的皓哥才会回台湾,几个宅男才有动力出门。久而久之这也变成我们之间的习俗了,随着年纪越大,聚餐的地方已经渐渐变成亲子餐厅。
风哥这个人不简单,明明是工程师,却多才多艺会弹琴会煮菜。
风哥老婆颖颖更不简单,明明是弹得一手好琴的音乐系才女,却总是能够理性地分析各种感情问题,人称女版小生。
那年圣诞节我们约在韩城石头火锅,大家正在分析我为什么喜欢瓶子。我被拆解得瑟瑟发抖,油条煮烂了都还不敢夹。
我不服:「那妳为什么跟风哥在一起?」
只见颖颖夹了一块冻豆腐不疾不徐地说:「我这个人很简单,我的心里有一张表单,哪些是一定要有的优点,哪些是不能忍受的缺点,在遇见他时,一个一个去勾。」
「我记得我和他第一次出去旅行的晚上,他在被子里放了一个屁,超臭的那种,我这辈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放屁不讲,你能想像他在第一次旅行的第一个晚上就放屁不讲吗!两个人的第一晚就这样毁了!」
「干~当时讲我要放屁超级尴尬吧!!」剥虾壳剥到一半的风哥毫无反击的能力。
「但是转念一想,他很优秀、又贴心、能听得懂我谈的琴,也支持我走我想走的路,大方向对了,小地方就不用太去在意了。」
「哼,想不到妳是这种随意窜改考卷内容的人。」此时我夹起了老油条,冷哼一声。
幸福本来就不是一张考卷,而是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,你就知道他是答案。
也许一开始你们会奉行五次约会法则。
也许一开始你们拿着一张表格在每个项目前的方格打上勾勾叉叉。
然后会有那么一个时刻,某个栏位上面被你画了一个叉。
于是你回头看看整张考卷,发现和打勾的部分相比,那些打叉的部分好像放屁一样不足挂齿。
也许他就是答案。
用理性的眼光选择交往的对象,用包容与珍惜的眼光爱着你选的幸福。
幸福就是这么一回事吧。